1999年,联合国将8月12日定为“国际青年日”,呼吁全球关注青年力量。在检察一线,这份力量具象为提审记录里的逐字斟酌、调解室中的耐心倾听、驻所巡查时的细致查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有水滴石穿的坚守。
当他们在案卷堆里拆解法条,为迷途少年重绘人生航线,将信访群众的焦虑化为释然,为打破业务壁垒挑灯夜读,筑牢检察工作高效运转的基石——正义的实现,离不开每一个青年检察人在平凡坐标上的躬身耕耘,让我们听一听他们的真实心声。
刑事检察部门 柴丽干:作为刑事检察部门的青年助理,我在“检察之路”上以青春之力践行使命。这一年,我始终紧跟检察官的脚步,从细致的提审记录到严谨的案卷整理,从规范撰写审查报告到有条不紊参与庭审辅助,在每一个办案环节中打磨专业素养。在与犯罪嫌疑人的交锋中,既敏锐捕捉供述矛盾,又细致核实辩解细节,为案件定性积累扎实素材。庭审辅助中,提前梳理举证清单、预判辩护焦点,配合检察官完成举证质证,在法庭节奏中强化对庭审规程的把握。业务提升上,坚持对照法条拆解典型案例,总结类案办理要点;在检察官指导下,参与疑难案件讨论,学习从证据采信、法律适用等多维度分析争议问题,逐渐形成自己的办案思路。每一次文书修改、每一轮证据复核,都是对“精准司法”的践行,让青春在夯实业务根基中不断成长。我将继续在案卷堆里锤炼本领,在实务磨砺中精进专业,让成长轨迹始终沿着检察履职的初心延伸。
民事、行政检察部门 范芮嘉:从事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两年间,我渐渐读懂了检察工作的分量。从最初面对卷宗时的手足无措,到如今能敏锐捕捉裁判文书里的细微瑕疵;从调解室里当事人剑拔弩张的对峙,到看到他们握手言和时眼里的释然——这些瞬间,拼凑出我成长的轨迹。民行检察没有公诉席上的唇枪舌剑,更多是在字里行间守护公平,在家长里短中化解矛盾。我们会为农民工追讨欠薪核对上百张考勤表,逐笔核算务工时长与应得报酬;会为群众维权制作图文版法律指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拆解复杂的法律条文。这份工作教会我耐心倾听,细致求证,用法律的温度化解纠纷。每一次成长,都源于对“司法为民”四个字更深的理解。
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办公室 沈蕾:刚接触未检工作时,总觉得是在办“孩子的案子”,直到第一次见到未成年被害人躲闪的眼神,第一次听涉罪少年说“没人相信我能改”,才明白这份工作从来不止于办案。我们捧着卷宗,也捧着一个个等待被拉一把的青春。曾为了帮助困境儿童变更监护权,跑社区、联学校、做家长工作,看着他成功领取救助金时眼里的光,突然懂了“检察官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都人生”不是口号;也曾在附条件不起诉考察期里,陪着少年一点点改掉陋习,见证他从自卑怯懦到主动规划未来。这些年,从只会机械适用法条,到学会蹲下来听孩子说话,才明白未检人办的不仅是案子,更是孩子的人生。我们多一分耐心,他们就多一分向阳而生的勇气——这份被需要的重量,就是成长给我最珍贵的礼物。
控告申诉、刑事执行检察部门 张云龙:我在检察院从事控告申诉检察与刑事执行检察工作。工作上,我始终坚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认真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努力维护司法公正和公民合法权益。严格遵守“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制度,认真处理每一件来信、来访、来电。在接待中,坚持文明、理性、平和的态度,耐心倾听群众诉求,细致做好释法说理、情绪疏导工作,努力让群众感受到司法的温度。坚持深入监区巡视检察,重点加强对监室安全、监控设施运行、械具使用管理、食品卫生安全、药品使用管理及医疗卫生条件等的监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发扬优点,改进不足,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认真履行好控申检察和驻所检察职责,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贡献自己的力量。
政治部 潘阳阳:从事政治部工作的这六年里,我渐渐体会到这份岗位的意义。从最初遇到检察业务知识壁垒的手足无措,到如今能结合检察业务让工作落地见效;从苦读法律书籍备战司考的挑灯夜读,到在刑检部门兼职学习时的豁然开朗——这些瞬间,勾勒出我成长的轨迹。政治部工作没有办案一线的惊心动魄,更多是在幕后为检察事业筑牢根基。曾为理顺业务流程反复钻研,也曾因工作贴合实际收获认可。这些时刻让我明白,我们做的不仅是日常事务,更是检察事业的坚实后盾。这份工作教会我主动学习,深耕细作,用专业素养服务全局。每一次向前的跨越,都源于对“检察工作”的热爱。
办公室 张可欣:五年前,我带着对检察工作的懵懂走进了检察院,完成了从大学生到检察辅助人员的角色转变。办公室工作繁杂多元,小到一个系统后台权限的配置,大到全院数字检察战略的落地推进;既要当好“士兵”守卫保密防线,又要化身“镜头”讲好检察故事。这些看不见的工作,很少有“显性”的亮眼成绩。然而这些“润物细无声”的支持,恰恰是检察工作高效运转的重要基石。它们不像办案那样有鲜明的案件编号,也没有宣传报道里的高光时刻,却在每一日例行的机房巡检、每一次会议的顺利召开、每一份涉密载体的规范管理中默默发力。我深知,唯有耐住性子抠细节、屏住心气防疏漏、沉下身子补短板,才能让这些“看不见的努力”,真正转化为守护司法公正的“摸得着的安全感”。
办公室、法警队 贾文浩:在办公室工作的这些日子,让我对“琐碎”与“重要”有了更深的理解。从清晨开启公文流转的齿轮,盯着文件在各个环节精准传递,到深夜仍在字斟句酌打磨材料,从数字到观点都反复推敲,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实则是单位运转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曾为紧急文件协调到灯火通明,为一次会议筹备核对无数细节,每一份顺畅背后,都是对责任的默默扛起。同时,我也在多元角色中不断成长。制作宣传作品时,为了一个镜头反复拍摄,看着检察故事走进群众视野;参与巡察工作时,在海量资料中探寻线索,感受利剑出鞘的力量;作为司法警察,在训练场上挥洒汗水,在办案现场筑牢安全防线。这些经历让我明白,无论是办公室的中枢保障,还是司法警察岗位上的责任担当,都是在以微光汇聚力量,用行动诠释对检察事业的热爱。每一次协作、每一次突破,都让我更懂坚守的意义。
在这些青年检察人的故事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在卷宗里、在田野间、在窗口前的默默生长。青春的答案,写在每一次认真办案里,写在群众满意的眼神里,写在对“检察蓝”的热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