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司法公开原则,提升检察机关办案透明度,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3月26日,右旗检察院就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非法占用农用地罪三类不同案件进行听证,实现法定、相对、存疑不起诉案件听证的全覆盖。

一、案件梳理
(一)犯罪嫌疑人高某某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仍为其提供支付结算帮助,但涉案流水未达到情节严重程度,且未获利,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综合考量,检察机关拟对其作法定不起诉处理。
(二)犯罪嫌疑人刘某某通过他人购买假离婚证,不知情的丈夫使用在不动产登记中心办理相关业务时被工作人员发现而案发。刘某某到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并表示自愿认罪认罚。鉴于其犯罪情节轻微,且未造成严重社会危害后果,检察机关拟对其作相对不起诉处理。
(三)犯罪嫌疑人李某某涉嫌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因在案证据间存在矛盾,无法形成完整链条,且达不到起诉标准,检察机关拟对其作存疑不起诉处理。
二、听证过程
听证会上,案件承办检察官详细介绍了三起案件的基本情况、证据收集、法律适用以及拟作出不起诉决定的理由。通过听证,清晰展示了案件情况,承办检察官从犯罪构成、犯罪情节、法律适用以及社会危害性等多个角度进行充分阐述。侦查机关代表、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人等各方发表意见。在充分了解案件信息后,听证员围绕案件事实、证据、法律适用等问题,向案件承办检察官进行提问。经过独立评议,听证员一致同意检察机关拟作出的不起诉决定。
三、结果与意义
此次三类不同类型案件的公开听证,是右旗检察院积极践行司法公开的生动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通过公开听证,保障了当事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司法过程更加透明,增强了司法公信力;另一方面,不同类型案件的听证为检察机关在今后办理类似案件提供了有益参考,推动了司法实践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同时,公开听证也向社会公众普及了法律知识,起到了良好的法治宣传教育作用,引导广大群众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下一步,右旗检察院将持续深入开展拟不起诉公开听证工作,将其作为提升案件质效、促进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达到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赢公信的良好效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检察力量。